我们常说,食物首先得有食欲?那么追究其根本,食欲从何而来?人的食欲,首先源于,对食物“色”的认知。就像很多人讨厌指甲盖摩擦桌面的声音,是由于恐惧远古肉食动物利齿划过人体骨肉的声音,人对于食物的光照显色,是一种祖先遗传下来的生存本能。

▲不同的生鲜产品,使用不同的光效

随着生鲜业的发展,生鲜照明也顺势崛起,且生鲜消费趋势往大商超转移。众所周知,专用的生鲜灯,一般配2700K的光源,Ra>80,R9>60,这是常识。但是,生鲜照明仅仅是这样吗?请听宜琳照明ilin慢慢道来。

人对于食物“色”的认知,通过人类的每一次进化,已经刻入人体的DNA中。没有人注意过,但事实如此。光,决定着人对于食物的认知,通过光折射出的色,喜欢和厌恶,在目睹的瞬间就已经决定了。

生鲜灯最大的作用是为了还原食物本来的颜色。众所周知,阳光的显色度是最好的,古人类在阳光下辨别食物的特性,因此高显色度、接近于阳光的灯具照亮食物,会让人具有安全感,身体自然会产生食欲,分泌多巴胺。靠窗的位置有自然光透入,自然光会让食物更令人食欲大开。从朋友圈那些诱人的食物照片里,已经可以窥见生鲜照明的终极光影艺术。

生鲜区的灯光一般是具有层次的,除了本身商超照明环境光外,还有各种货架的照明,因此在这些白光之下,为了反应各类产品的特性,各分类选择的灯光色温,也各有不同。但又一个大前提,就是一定会使用LED灯(因为LED生鲜灯显色度高、省电、亮度好、光衰小、热量低)。

▲荧光灯、白炽灯、自然光下的同一件物品

使用LED灯照明会更好,这是跟灯的色温有关的,一般蔬菜区用绿色的灯光会显得新鲜翠绿;

而肉类区域选用色温1800K,Ra>80,这样能更好的表现红色、棕色和橙色,让肉质显得更加美味;

面包、点心等食品,一般采用色温2500K,Ra>80,这样能更好的表现黄色,让烘焙产品营造出一种温软软糯的感觉,仿佛入目就能闻到一股子麦香味;

而冷冻区的照明与烘焙区又恰恰相反,冷冻区为了展示新鲜,要用灯光营造出一种冰冻的感觉,色温4200K,Ra>90,让生鲜区的产品更亮、更白、更自然,就好像是爱斯基摩人从冰层中凿出的一尾冻鱼,冬夜来袭,从活蹦乱跳被瞬间冰封,然后又被人打捞起,呈现在餐桌上。

▲不同的生鲜具有不同的最佳色温

▲同样的水果,不同的演色性使食欲不同

每种颜色的配比,也不一定是固定值,每个人的审美眼光不同,因此对颜色的喜好与认知也不同。但经过千万年的真理检验,人的骨子里已经写下了对于生鲜照明的固定程序,不管承认不承认,生鲜照明的大方向是不会有太多的颠覆。说到此处,想到日前大火的人本照明,这其实也是人本照明的一部分吧。

暂且不表,说完细节光源,我们又来谈谈生鲜照明的大环境。生鲜照明需不需要重点照明?重点照明应该怎么做?

如前所述,可以给你一个肯定的答案。生鲜照明设计是一定要做重点照明的,光源高度、布光层次等等方面,都是一个生鲜照明好与不好的细节所在。

普通的商超照明,要求满足商超的功能性,因此环境光要求高照度,能让消费者观察到产品材质,感觉环境卫生。“白=卫生”这种第一感官,是人类与病菌抗争千万年留下的难以改变的本能认识。但是随着青霉素的发现应用,人类对食物又有了新的要求,那就是要“好吃”,要有口感。

因此,高级的商超照明除了让人感觉到环境卫生,还增加了非常多的小心机,通过重点照明来增加物体的质感。充当基本照明的环境光以白光为主,照度适中就好,营造干净舒适的购物环境。而各种货架又设立了重点照明,补充环境光的照度的同时,多种光效集合在一起,因地制宜的展现出产品质地。

▲生鲜区常用布光方式

正常来说,货架基础照明选择20W~40W的生鲜灯,然后再选取20W左右的射灯进行重点照明。现在普通的商超,为方便照明控制,多采用导轨灯+射灯的组合,只是在生鲜区域,将导轨灯、射灯转变为生鲜专用版本,这样保证超市整体的协调性性,也方便安装。这样的照明方式也有可取之处。

只是,其实光源的高度、色温,会造成光影的不同。水果、冷冻生鲜可选用射灯来作为重点照明,色温相合的同时,宽窄结合的照明方式,可以让物体的表面更加饱满光滑,掩盖很多瑕疵,显得物品质量更高。

▲不同的生鲜有不同的灯具及照明效果选择

肉类、烘焙品除了观色,质感也决定着人对其是否具有食欲。因此,更多变化可调节吊线的光源,可以将光影调节到最佳角度,打造更精致的光环境,展现产品的质地,是高端商超的首选。吊装的灯源,离物品较近,更多的要考虑使用无射线伤害的LED生鲜灯,不会产生多余的热量,保障生鲜的新鲜度。